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还是襄阳-尊龙官方网站
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,是百姓眼中智慧的化身。诸葛亮辅佐刘备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他曾发动的五次北伐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
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还是襄阳
诸葛亮曾经在东汉末年隐居于古隆中,后来刘备听说诸葛亮有才,三顾茅庐,他们在隆中的一番对话,被称为“隆中对”,我们读中学的时候再语文课上学过的。
后来诸葛亮成了历史文化名人,于是隆中二字也因而跟着成为一个大家景仰诸葛亮的地方。而隆中到底在哪里?却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问题。大体上说,关于诸葛亮所隐居的隆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。一说是在南阳,一说是在襄阳。
先来说第一个说法,诸葛亮在给后主所上的《出师表》里说道:“臣本布衣,躬耕南阳。”诸葛亮自己说的,难道还有错?后世也一般都这么说,比如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里就说道:“南阳诸葛庐、西蜀子云亭。”
但是,襄阳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。
东晋的时候有一位史学家名叫习凿齿,他在《汉晋春秋》中说诸葛亮隐居地是在“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”。
那么诸葛亮到底在哪里隐居呢?确切的答案是襄阳。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,当时的南阳卧龙岗一带归曹操管辖,刘备绝对不敢接连好几次跑到曹操的辖区内,那无异于自投罗网。
可是,为什么诸葛亮自己说是“躬耕南阳”?他自己说的话还能错?这就要说到古代的行政区划的问题。在汉代,天下被划分为一百多个郡。其中在今天南阳盆地、湖北省中北部地区设立了南阳郡,也就是说当时的南阳郡管辖的范围非常广,比如刘秀的老家是枣阳,但在当时枣阳就归南阳管。
诸葛亮躬耕的襄阳古隆中,在行政区划上说,也是属于南阳郡。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,曹操占据了南阳郡的郡城,而南阳郡的南部则是控制在刘表手中,所以刘备才有三顾茅庐的可能性。
诸葛亮名字的含义和来历
诸葛亮,字孔明。按现代汉语的理解:孔和明,都是光亮的意思,这是古人给自己取“字”的一种套路。
但是这个孔,就被误解了。前几天有一个历史老师说:孔明意思是一个小孔里明亮的光,意思就是更亮,这是个大错。
实际上,孔在文言文里,还可以做“很”、“非常”解,在现代汉语里,“孔武有力”里面的“孔”就是文言文里遗留下来的。
所以,孔明,就是非常亮的意思,跟小孔大孔没一毛钱关系。
另外要说明一下,诸葛亮的祖先并不姓诸葛,而是姓葛,是后来改的。所以刘禅曾经说:“政由葛氏,祭则寡人。”
诸葛亮为何北伐失败
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国力的不足。
蜀汉政权在夷陵之战后已达不到隆中对的设想。仅有的成都平原,已经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小的。
吕蒙白衣渡江,关羽被杀。陆逊火烧连营。使得蜀汉失去大量人才。才有了后来,蜀中无大将,廖化做先锋。接连的战败使得武将断代,丧失国土,也让经济发展收制。
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必须与东吴约定同时出兵的原因。也就是诸葛亮自己心里明白,刘备死后,蜀国已无力面对北方强敌。所以在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后感叹,大汉气数尽已!
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,诸葛亮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防御。以攻为守。吴蜀联合,消耗曹魏国力,待北方混乱,就能趁机,夺取长安,获得阶段性的胜利。
诸葛亮的这一战略性部署,从后来费祎,蒋琬的治政效果来看,是正确的。
在诸葛亮死后,魏蜀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大的战事,双方皆休养生息。但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,蜀汉是拼不过的。曹魏依靠北方强大的农业经济,在经过几年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后,国力完全碾压吴蜀联盟。这就给司马昭有了踏平成都平原的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