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青的成名作品是什么-尊龙官方网站
艾青原名蒋正涵,字养源,号海澄,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。除笔名艾青外,曾用笔名莪加、克阿、林壁等。艾青是中国著名文学家、诗人,在新诗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。
艾青的成名作品是什么
1、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
《大堰河,我的保姆》是艾青的成名之作。这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——中国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。
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,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、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,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,对这“不公道的世界”的强烈仇恨。
2、《我爱这土地》
《我爱这土地》是现当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。这首诗以“假如”领起,用“嘶哑”形容鸟儿的歌喉,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,并由生前的歌唱,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,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,直抒胸臆,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、炽热的爱国之心。
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、河流等景观的长句,可说是第三层强化。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——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,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,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“我死了”,让身躯肥沃土地。
于是,生前和死后,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“鸟”对土地的执著的爱,这便是生于斯、歌于斯、葬于斯,念兹在兹,至死不渝。
3、《光的赞歌》
一个诗人,一个作家,常常有自己最喜欢的题材和形象,并在作品中不断地展现。这不仅不表明作者的困惑,而是更说明作者的明晰。因为作者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在不同的心境和感情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,即会出现不同的风貌,高明的作者决不会雷同。
而且,还会形成一种系列,加深人的印象,对艺术力量的加强和作者风格的形成都有好处。这种创作现象,不论在我们中国,还是在世界上,都是显而易见的。
艾青的创作特点
1、忧郁风格
艾青的诗神是忧郁的,他曾自称是“悲哀的诗人”。在艾青的诗歌中,我们能感受到像屈原、杜甫、陆游等人一样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,他的这种忧郁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注,来自他对这片土地的爱。
如抗日战争初期,艾青在《诗与宣传》中曾经说过一段誓辞般的话:“我们是悲苦的种族之最悲苦的一代,多少年月积压下来的耻辱与愤恨,将都在我们这一代来清算。
我们是担戴了历史的多重使命的……我们写诗,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、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。”正因为有这样的创作思想。
艾青亲身体验北方农村灾难现实后创作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《我爱这土地》,具有直面现实人生而又浸透着忧郁的独特风格。
2、独特意象
艾青诗歌的形象不仅鲜明生动,而且内涵深远,善用象征意象,从来不“作诗必此诗”而是让它有音外之音、言外之意。
如《太阳》《火把》《光的赞歌》《黎明的通知》《东方是怎样红起来的》《我爱这土地》《旷野》等诗中,就是把太阳、黎明、火、红日作为光明、希望的象征,把土地作为母亲的象征,从而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民族内涵的象征意象。
3、感情真诚
艾青诗歌里的感情具有自己的特点,他创作出的很多作品,源于其对社会黑暗、人民苦难和时代悲剧的深刻感受与理解,并对此进行真实的揭示和批评。
同时艾青写诗时任感情随意流动,随着对事物与景象的表现有节制地流露出来,让它和所描绘的形象、表现的事理一起活动,隐身于它们之中。
如艾青写下的诗句:“流着温热的眼泪,哭泣我们的世纪”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……”等都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祖国、对人民的热爱;还有当他蒙冤归来之后。
他一边痛斥“正义被绑着示众,真理被蒙上眼睛”,一边仍带着诚实、真率写下《迷人的春天》和《光的赞歌》,用这些真挚的话语,暗示和启发那时代人们的心灵。
艾青的后世纪念
1、艾青文化公园
艾青文化公园是金东新区规划建设的二个主题公园之一,位于区行政中心的北侧,义乌江南岸,是—个绿化与城防大堤紧密结合的景观公园,是金华城市绿地系统,三江六岸公园绿带的一部分。
此公园由艾青之子、艺术家艾未未设计,通过别致的造型以及光和影的旋律变化,从不同角度展示艾青诗作流动的意境。
中心广场主题雕塑《光的赞歌》,由天然石柱按高度渐变排列组成,与在同一条走线上的城防工程主题雕塑"礁石"融为一体,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。
2、艾青纪念馆
艾青纪念馆位于中国浙江金华婺江之畔,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。内设5个展厅、一个多功能报告厅、一个书画作品展览厅、一个珍藏品陈列室。
展厅中所用文字部分大量引用艾青本人的话语,并精选了20余首艾青的著名诗句及各时期重要活动的照片穿插于文字之中。
3、艾青诗歌馆
艾青诗歌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,为纪念中国“红色”诗人代表人物艾青在石河子垦区度过的那段难忘岁月而修建的,是富含诗歌文化的场所,也是全国唯一以诗人本人命名的诗歌馆,为国家3a级旅游区。
2000年,艾青诗歌馆被中国作家协会选定为“中国作家协会生活创作基地”,同时成为石河子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面向海内外发行的全国三大诗刊之一的《绿风》诗刊编辑部就在该馆内。